足不出戶就能瀏覽參觀的虛擬博物館

分享:
日期:2017-02-27 閱讀:9905 作者:新視覺鄒斌

虛擬博物館就是把一種神奇的感覺,亦真亦幻地呈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,帶來一場永不落幕的展覽。

在藝術被定義為精英文化的今天,去博物館這件事常常讓人心生畏懼。博物館的未來,應當變得更容易讓人接近,欣賞藝術本是一件愜意之事,不應該讓人們因為擔心自己不具備足夠的金錢和教育素養(yǎng)而遠離藝術、遠離博物館。虛擬博物館,用技術創(chuàng)造了普通民眾也可接觸的空間,讓抽象的藝術和審美變成觸手可及的未來。
博物館的數(shù)字化改革
不僅谷歌,各大博物館也開始進行自己的數(shù)字化改革。故宮博物院開發(fā)了《每日故宮》《韓熙載夜宴圖》等app,打開手機程序,隨著手指觸摸屏幕,時光一下穿越到東晉時代的中國,舞者素腰輕擺,翩翩起舞,樂師橫抱琵琶奏出曼妙絲竹之聲。

虛擬博物館

盧浮宮也早早將鎮(zhèn)館之寶,達·芬奇創(chuàng)作的油畫《蒙娜麗莎》放在自己的官方網(wǎng)站上,不需要隔著層層人群和厚厚的防彈玻璃踮腳張望,就可以數(shù)字高清格式查看這幅名作的各個局部,細致入微的筆觸,纖毫畢現(xiàn)。

中國博物館里有許多珍貴的古畫,它們往往在玻璃柜中展出,再好的燈光設計也無法讓觀眾看清原貌,而“十億像素”的新技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。此外,技術帶來的數(shù)字化改革還改變了傳統(tǒng)博物館的管理方式。南京博物院已將RFID(無線射頻識別技術)應用于文物管理,對每件文物進行藏品檔案文字錄入、圖片資料掃描和數(shù)碼照片處理、攝像數(shù)字化處理,為每件文物建立唯一的身份憑證,并將RFID標簽與文物藏品數(shù)據(jù)庫相結合,便于進行文物藏品管理、查詢、統(tǒng)計報表方面的工作。

虛擬技術的力量

阿密特·蘇德對媒體表示,谷歌文化學院建立的初衷是借助技術來改變生活,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地領略世界的藝術珍品,這些虛擬技術主要包括“十億像素”“小推車”全景拍攝以及嵌入技術等。
除了“小推車”,“十億像素”是谷歌技術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研發(fā)。它能使作品在不斷放大的條件下,依然高清還原各項細節(jié)。

美中不足的是,科技改變了我們欣賞藝術的方式,也不免部分損失了藝術作品所渴望呈現(xiàn)的價值蘊涵。相對于虛擬博物館,實體博物館蘊含著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。藝術品需要的不僅是視覺接觸,空間、場景和作品之間形成的張力,有可能轉變成為隨機變化的感性體驗,這是技術無法企及的部分。

0 條評論